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动态

海南美兰三江10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发布日期: 2025- 06- 05    信息来源: 广东工程公司   作者: 刘雨丝、刘宇萌、粟立强   摄影作者:何帮富 字号:[ ]

近日,由水电九局承建的海南美兰区三江镇超大跨度预应力柔性支架渔光互补示范项目EPC总承包(Ⅰ标)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采用“光伏组件+固定式支架+大跨度柔性支架+集中式逆变器”方案,装机规模为10万千瓦,占地面积约1781.61亩,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光伏场区全阶段的勘察、设计、审查,设备、材料的采购、运输和管理,设备安装及调试,土建施工等。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新型发电模式,利用光伏板遮挡阳光降低水面温度,同时抑制藻类生长,为鱼虾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推动清洁能源与农业生产养殖领域跨界融合,实现电力、渔业与生态三重效益有机统一。

施工过程中,针对“5·31”投产节点工期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项目团队紧盯作业流程、动态调整进度,多次召开现场碰头会、安全技术交底会等,及时解决存在的堵点、难点。针对物资供应周期长的问题,项目团队安排专人实时跟进物资生产、运输及进场情况,建立“精准分配、快速安装”的调度机制,确保光伏场区施工的连续性。针对海南高温多雨、台风袭扰等不利因素,项目团队根据天气预报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切实做好各项保障措施,强化高空临水作业安全教育,增设警示标识,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团队创新使用光伏电站接地装置,该装置包括接地线、线槽、护线管和支撑机构,接地线竖直段受到护线管的保护,归集段也受到线槽的保护,悬空段远离鱼塘水面,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漏电,防止鱼苗触电。此外,项目团队推广应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技术,水泥桩之间的最大跨度达41米,并在固定支架区域预留捕捞区,可通过改变水压的方式实现轻松捕捞,多举措保障养殖作业顺利进行,满足养殖户水产养殖以及捕捞需求。

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将送出清洁电能约1.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万吨。同时,可为当地提供相关的就业岗位,有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不断提高海口市农业经济含“绿”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