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雪域逐光纪

发布日期: 2025- 05- 15    信息来源: 西藏公司   作者: 王玲莉、郑鸿超   字号:[ ]

春日迟迟,春景熙熙。”当温暖的风拂过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时,有这样一群九局人,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奔赴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用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九局篇章。 

“哐哐哐……”发动机的低沉轰鸣骤然响起,那声音雄浑而有力,像是大地深处传来的脉搏跳动,让这片荒芜之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破晓时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倾洒而下,水电九局在藏项目施工人员穿梭在西藏才朋、尼木、阿里等10余个光伏项目施工一线,隐约之间,他们的身影在“光伏海洋”中若隐若现,激起层层涟漪,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逐光之旅。

勇登极巅,向光而进

在世界海拔5228米的西藏乃东亚堆才朋10万千瓦光伏工程一线,他们像“拼命三郎”一般,怀揣着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只为点亮雪域高原万家灯火。

鏖战90多个日夜,600多名工程建设者日夜兼程推进工程建设,他们的脸庞肤色黝黑,双手布满老茧,但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美丽的雅拉香布雪山见证下,项目成功在雪域云端送出潺潺“绿电”,为这片超高海拔的雪域之地送去新的发展生机。那一根根矗立的电杆,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雪山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现如今,充足的电力供应为当地民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每当夜幕降临,看到雪域高原的村落里亮起温馨的灯光,电建人心中便充满了自豪。

该项目是西藏自治区2024年度“今冬明春”保障项目,场址高程在5046米—5228米之间,也是当时海拔最高的光储项目。项目共计安装32个光伏阵列,配置逆变器379台、箱式变压器32台。

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以“云端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成立党员攻坚小组,并制定实施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对各项施工难点问题逐项进行解决。同时,引进“全景化”智能管理系统,对每日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等工作进行实时管控,现场情况图像与数据即时反馈至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和运维效率,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如期实现全容量投产目标。

向光而驰,一往无前,追光的路上九局人用汗水与智慧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奋斗印记,照亮雪域高原人民的幸福之路。

逐绿于途,携光共赴

“牛羊悠游食翠草,光伏熠熠逐日光”,这是藏族同胞憧憬的美好画面,也是九局人在光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初心使命。现如今,这个愿景已在西藏尼木的云端实现。

西藏尼木霍德一期10万千瓦光伏项目地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续迈乡霍德村,平均海拔超4800米,光伏阵区最高点超过4900米,拥有世界最高海拔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世界海拔第二高的110kV升压站,共计安装28个方阵、7259个组串。

此刻,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光伏板矗立挺然,储能系统与电网塔基持续送出“绿电”,在海拔4900米的雪域云端开启了一场绿电“新光”秀。

超高海拔地区生态较为脆弱、修复能力不足等多项难题,给光伏项目施工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考验。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后期修复等纳入项目建设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技术养护、专项培植、移植草皮等方法,将光伏发电与生态综合治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助推当地产业融合、乡村振兴、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位一体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为组件安装选择32度最优倾角,前后2.5米、横向3.8米阵列间距,既能实现高效发电,也能给农牧养殖预留充足空间,形成“板上光伏发电+板下育草放牧”的立体产业,为项目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万家灯火今通明,如今春色倍还人,以“电建蓝”赋能“生态绿”,九局人始终坚守在践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供能送暖,追光前行

都说苦在那曲,远在阿里。在有着“世界屋脊的屋脊”和“生命禁区”之称的西藏阿里光伏工程施工现场,九局人上演了一场追光逐日的能源保供攻坚战。

西藏阿里独立构网型储能保供项目是当地的民生工程,位于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鲁玛村,新建60兆瓦/300兆瓦时储能电站和1座110千瓦升压站,储能电站由30套2兆瓦/10.03兆瓦时储能单元组成,每个储能单元由2组约5兆瓦时储能集装箱、1套2000千瓦PCS、1台2100千瓦升压变和1台环网柜组成。

项目的建成投运对于解决阿里地区的电力、电量缺口,提高新能源项目消纳能力,助力西藏阿里地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才朋二期光伏项目

尼木光伏项目

阿里独立构网型储能保供项目

西藏那曲甘丹康桑12万千瓦光伏储能项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