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逐光而行 “电”亮未来

发布日期: 2025- 02- 13    信息来源: 四公司   作者: 李华祥   摄影作者:刘方坤、金向成 字号:[ ]

碧波荡漾,微风轻拂。如鱼鳞般铺陈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比肩接踵汇成一片“蓝色海洋”。近日,由中国电建所属水电九局承建的海南白沙阜龙1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EPC总承包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以实际行动守护蓝天白云,“电”亮绿色未来。

追光逐“绿”,“碳”索未来

水电九局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握“双碳”发展机遇,精心布局推进抽水蓄能、新能源等业务发展,承建了海南白沙阜龙1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EPC总承包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境内,总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项目模式为“EPC交钥匙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光伏场区、升压站和送出线路等。其中,配套建设110千伏的升压站占地约0.99公顷,分为生产办公区、电气综合楼、储能区,布置污水处理装置、危废品备品间、配电室、事故油池、消防水泵房、废水收集池等附属设施。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水电九局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积极抓好环水保工作,及时完善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项目因地制宜优化坡地复绿方式,采用“农光互补+储能”的开发模式,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并建设农光景观、观光廊道等,致力于打造集采摘体验、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体验旅游区,真正实现“一地两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项目建设的一小步,都是“碳”索之路上的一大步。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团队狠抓工程建设进度关、质量关。2023年10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24年3月29日,项目升压站生产办公楼完成浇筑封顶目标;6月30日,项目全面完成升压站及送出线路现场施工;9月30日,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一个个进度目标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得以全面实现。

精准施策,凝“新”聚“绿”

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精心打造“椰锋•筑梦”党建品牌,推进“党建+安全”工程,坚持从源头发力,严格抓好制度落实,全面抓好安全管控,坚守绿色施工的底线,保护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精品示范项目。

在噪声治理方面,项目部在邻近办公和生活区域的施工运输道路沿线设置限速禁鸣标志和减速带,控制运输车辆行驶速度;安装噪声监测设备,定期开展不同时段、不同环境下的噪声监测,加强项目施工及周边噪声管控,确保环境噪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粉尘防治方面,项目部在工程区域配备洒水车、办公生活区运输道路配置自动喷淋抑尘装置,通过常态洒水抑尘,有效治理运输扬尘,配置专职道路维护人员定期清扫,保持施工区域道路整洁,同时严禁车辆超载运渣、运土和超速行驶情况,防止渣土外泄,多举措做好施工现场的粉尘治理。

在固体废料处理方面,项目部通过设立公告牌,增强工人的环保意识;规范生活垃圾、施工废料的排放,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修建网格护坡,确保渣土稳定,及时填土植绿,减少土壤流失。项目部通过采取一系列绿色环保措施,切实加强项目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社会责任。

蓄“绿”赋能,绿盈乡村

蓝天白云下,一片片光伏板汇成的“蓝色海洋”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耀眼光芒,与山丘、池塘相互映衬,绘就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在全体建设者团结协作之下,项目克服了现场施工协调难度大、设备材料运输不便、材料堆放场地有限、作业风险隐患较多等诸多困难,最终高效完成了项目节点目标,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随着施工深入推进,我们以'光伏+'的发展模式实现光伏板下闲置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着力构建起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融合发展新格局,让项目属地民众获得土地租赁、就近务工、板下经济等多重收入,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道。

项目部在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的同时,把绿色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系列措施,实现“光伏+”的绿色发展之路。农光互补新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光伏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又促进了传统农场转型升级,点燃了乡村发展“新引擎”,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逐光而行,“电”亮未来。当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数以万计的光伏板便开始工作,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为海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