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巧用“321”解锁城市旧改“新”力量

—— 水电九局贵阳云岩民生路旧改项目党支部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 2025- 02- 28    信息来源: 贵州公司   作者: 覃亚茹   摄影作者:许雪蒙 字号:[ ]

自水电九局承建的贵阳云岩旧改项目群(共计9个项目)工程开工以来,项目党支部持续深入推进“双引双建”党建工程,聚焦中心任务,立足实际深挖党组织和党员在项目高质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展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总结凝练“321”工作法推动项目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切实让党建工作在基层一线实现有形、有效、有力的覆盖。 

运用“三种举措” 创新管理“新载体”

项目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多“策”同行,综合施治,树立“党建+”思维,统筹推进科技创新、项目履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分类实施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双融共进。

在科技创新方面,党支部为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项目改造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也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拼、知识培训等活动,培育造就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党员科研攻关团队,助推项目成功申请《一种城市道路结构》《一种景观暗排水系统》等13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落实降本增效目标,有效提升了项目道路、雨污水管等改造工程的使用周期。

在安全生产方面,党支部把安全生产视为核心任务,拓宽党建带群建工作思路,坚持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使每位党员在安全生产中都能起到表率作用,创建了“党员安全生产责任区”“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通过组织安全巡查、安全教育、应急演练等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各项管理无盲区。

在项目履约方面,通过定期开展例会、周会、月会,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调整策略,提升项目的履约效率,确保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2024年4月3日,民生路城市改造项目全面完工;2024年5月17日,樱花巷棚户区改造项目竣工验收;2025年1月16日,云岩雨水管道提标改造工程施工项目全面完工,党支部以实际行动将“党建”转化为项目看得见的“生产力”,进一步助力贵阳市“十四五”强省会的高质量发展。

抓实“两个关键” 拓展阵地“新格局”

项目党支部以“旧改铁军,匠心匠行”党建品牌为核心,确立“党建引领、创新驱动、质量优先、效益为本”的建设目标,结合项目中心工作特点,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等活动,确保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频共振。

党支部注重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合理有效利用时间开展理论学习50余次、业务知识培训30余次,累计覆盖达987人次,进一步提高党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党支部结合个人业务属性划分7个党员责任岗,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实践锻炼,确保党员在助推各项目标任务中能够担当重任,为项目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履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党支部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将项目建设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通过帮助居民清理屋顶及楼道垃圾、修复破损路面、爱心助力高考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心和奉献,铺实民心路;每逢佳节来临之际,党支部联合当地社区开展包粽子、上门慰问老人、宣传防火知识等11次爱心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226小时。

自工程施工伊始至今,项目部先后收到居委会、小区居民自发赠送的“实实在在做事,真真切切为众”“小区改造旧改焕新颜,心系群众办实事”等10余面锦旗,一面面锦旗,凝聚了电建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见证了提质改造后老旧小区居民幸福的笑脸。

打造“一个目标” 转化优势“新发展”

在“新发展”的目标指引下,项目党支部不仅注重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更将目光投向了社区的长远发展和居民的持续福祉。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收集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期望和建议,党支部引导项目建设团队在设计和施工中融入更多人性化考量,如增设休闲设施、改善公共空间、优化绿化布局等,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党支部还积极与当地居委会沟通,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改造后的小区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有效措施,党支部、项目部不仅完成了老旧小区的物理改造,更在精神层面为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城市旧改工作树立了良好口碑。

项目部坚持以现场拓市场,依托承建的贵阳市云岩区老旧小区项目、樱花巷周边地块棚户区改造等多个重点项目,相继中标贵阳市云岩区2024年老旧小区绿色低碳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云岩区雨水管道提标改造等5个民生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贵阳市“大本营”市场,在持续发展“城”业务的道路上不断注入“新”活力。

在“321”工作法的指导下,党支部实现了项目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为城市旧改项目注入了“新”力量,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项目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新面貌贡献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