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薛日全:有质才有“亮”

发布日期: 2025- 09- 08    信息来源: 重庆工程公司   作者: 陈秋   摄影作者:张怡 字号:[ ]

他想把工程质量这份工作干好,也正在不断地干好。

水电九局青年薛日全知道,他是幸运的,他正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很贪心,想要做到更好。”在水电九局的13年,他凭借对工程质量的“孜孜以求”,点亮了他的“高质量”人生。

高原启航,在困境中成长

2012年7月,对于薛日全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彼时,他刚走出校园,就进入水电九局四川甘孜州巴拉公路项目部工作。

甘孜州巴拉公路项目位于四川省内青藏高原东南隅,主要施工内容是修建巴塘水电站进场公路。从成都出发去项目部,山路蜿蜒曲折,需要两天多的车程才能抵达。“那是很偏僻的一个地方”,薛日全提到去项目部的沿途所见尽是荒凉。

在项目部营地,生活条件艰苦,网络信号更是时有时无,“网络信号经常一断就是一个月”,陷入“信息孤岛”对于那时的他而言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

面对环境的艰苦与资源的匮乏,薛日全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反而是积极去接受、去适应、去成长。在他看来,把事情做好是最重要的。“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十几年前跟现在这个条件真的比不了”,薛日全感慨道。

在适应极端环境的同时,薛日全还面临着工作中的另一重严峻考验——高原偏远地区技术人才的短缺与原材料质量的良莠不齐。

“因为太远了,有经验的人不愿意来,没有人带我。”他只能孤军奋战,在有限的网络连接时间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自学、试验、解决问题,以弥补经验的欠缺。

对于原材料的问题,薛日全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过往实践经验,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现场检测,独立配制单跨30米高性能C50T梁混凝土配合比,完成巴楚河大桥试验检测工作,成功发表论文《C50T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施工质量控制》,小试牛刀的成功让他迈向做优工程质量的脚步愈发坚定。

深耕一线,用实干保质量

甘孜巴拉公路项目结束后,薛日全相继任职于乐山宝莲广场地下空间项目、遵义市道真县农村公路项目,以及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土建5标项目。从试验员、总工程师到机关工程科技部负责人,薛日全始终坚持深耕一线、精进技术实践。

乐山项目期间,薛日全独立完成CFG桩、振动沉沙桩地基处理及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参与《大面积软土地基复合处理施工技术》课题研究,采用多种复合桩地基处理方法,解决了大面积软土地基承载力问题。

道真项目期间,薛日全再次展现出自己在技术实践中的创造力。在路肩混凝土浇筑的关键环节,他巧妙地将传统方法中的外路肩与路面混凝土分仓浇筑策略,革新为同仓浇筑的先进模式。同时,他还发明了快速收方装置和路面防滑装置。在显著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损耗与人力投入,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

重庆轨道项目期间,薛日全更是肩负多重职责。一方面,他需要紧密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应对外部的各项检查与评估;另一方面,他还要向内部技术团队提供富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以强化技术水准与项目质量。他提到,这是他首次涉足轨道交通领域,无论是思维还是技术都亟须转变和丰富。也正是这样的认知,倒逼他与团队奋起直追,2024年由他主要负责的课题《轨道交通隧道模块化应急加固及耐久型防火技术研究》获得贵州省社会发展领域立项,该课题研究成功后将有效解决轨道交通隧道病损结构快速应急修复耗时长、耐久性与耐火性差等突出问题,既能为轨道交通安全提供应急保障,又能有效助推项目降本增效提质。

角色蜕变,从探索到领航

一步步地探索,一次次地努力。薛日全的角色也从一线技术员蜕变为机关部门的负责人,从昔日迷茫懵懂的探索者变成了如今经验丰富的领航者。

转型的初期难免伴随着挑战与不适应,不适应能怎么办?“只能是自己多学习、多锻炼、多提升。”在他看来,无论是一线躬行还是机关决策,技术质量始终是工程科技部不变的核心。要“管”、能“管”别人,自身首先要有足够的技术功底。

除了深厚的技术底蕴,薛日全认为管理者还需要具备更宏观的视野与全局观念。他坦言,相较于过去专注于具体细节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更为繁琐,要求管理者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更为广泛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单一项目的技术质量,也不只是工程技术部一个部门的技术决策,而是关乎公司整体层面的技术战略与发展方向。”

薛日全还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团队协作才不可或缺。”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产出一个又一个创新性成果。

由他担任第一负责人的QC小组课题多次获得省市级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成果表彰。今年开展的《提高预应力楼板钢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课题,在2024年贵州省QC成果交流发布暨“贵州迎宾酒”杯竞赛活动中荣获会场第二名,并成功入围国优现场评审。

这些成果不仅见证了薛日全个人的职业成长历程,更为水电九局重庆工程公司推进属地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规划先行,匠心成就未来

如果做过MBTI的测试,薛日全一定是个“J”人。

规划,是他工作与生活中的指南针,更是他的“定海神针”。做事要有轻重缓急之分的理念帮助他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核心要务置于首位,紧急事项紧随其后,其余则按部就班推进,确保每一环节都精准高效。

无论是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还是个人生活细节的安排,他都力求做到有条不紊、心中有数。

工作层面,薛日全将“技术先行,质量创优”的理念深植于心。在他看来,每一个项目的启动,都需要以严谨周密的技术方案为基石,技术方案无误质量才能保证。为此,他与技术专家在开工前频繁穿梭于现场,深入调研、精心策划,力求技术方案完美,一处处的精益求精与尽善尽美,尽显水电九局质量管理人员的初心和匠心。

走进生活,薛日全也将规划意识用到了每一个生活细节,“明天上班要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子,晚上睡觉之前绝对准备好。”他笑说。在这样高度自律性和高效执行力的驱动下,他收获水电九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人员、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2022年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诸多个人荣誉。

一路走来,十三载不懈追求的质量征途,是他上下求索、收获成长的奋斗轨迹;展望未来,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他用实干奋进之姿在“高质量”人生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