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黔山深处引 “活水”:助力点亮世界首台“W”火焰锅炉

——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660MW)厂外附属工程补给水工程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 2025- 11- 04    信息来源: 四公司   作者: 郭枝秉、梁晓华   摄影作者:刘里强 字号:[ ]

在毕节市织金县起伏的丘陵之下,一条崭新的输水管管道如蜿蜒巨龙,蓄势待发、穿山越岭。这是水电九局承建的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660MW)厂外附属工程补给水工程的关键部分,更是世界首台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机组发电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推动能源变革、助力绿色发展的重大使命。

勇闯“地下迷宫”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660MW)项目位于贵州省织金县西南部的珠藏镇和少普镇交界处,规划建设2×66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水电九局承建的部分为厂外附属工程取水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歹阳河取水泵站、红阳河管道工程,新建歹阳河取水泵站一座,设计规模2400立方米/小时,项目输水管线全长19.46公里。

以“织金洞”闻名的贵州织金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这里“天无三日晴”,年均降雨天数超过150天。在险峻地貌建设输水管道,犹如挑战一座“地下迷宫”——溶洞交错、裂隙遍布,每一步都充满未知。项目K1+391—K1+450段是机械根本无法触及的陡峭山崖,原始地形呈台阶状,狭窄且落差超过30米,挖掘机、自卸车等大型机械在这里全都无“用武之地”。项目需要将直径5米的管道置于倾斜45度的斜坡上施工,且两侧布满荆棘与危石,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机械到不了”的现实困境,项目团队没有退缩。经过多次现场踏勘,项目团队提出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巧解”——地锚固岩加镇支墩方案。在每个台阶上精准植入高强度钢筋地锚,让C30细石混凝土、锚杆、镇支墩与山岩熔铸为一体。同时,利用枯水期河道,让吊车进入山崖下部,采取吊管并用临时支架固定安装,最后浇筑混凝土镇支墩。这一方案以技术的巧思化解了地形的险阻,既保障了管道长期运行安全,又显著缩短了工期。

为确保项目如期完工,项目管理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科学组织施工、合理调配资源,雨隙抢工、见晴即争,以协同韧性化天时为人和。特别是在通水攻坚阶段,项目管理团队迎难而上,面对红阳河管道施工冲沟段(K7+300—K7+400)焊接任务施工难度大的考验,项目部管理人员与施工班组连续三天三夜轮班作业,克服施工现场地形陡峭、大型机械无法进场等不利因素,为项目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造“数字密码”

“歹阳河取水泵站原设计调压管直径为1米,沿取水泵站北侧山体敷设,山体坡度约60度,管道焊接、吊装施工难度极大,且征地工作未完成。”项目技术人员一边检查,一边进行地形复测,将关键数据和信息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本上。这本笔记本,更像是一本记录项目建设的“技术革新日志”,每一页都藏着让能源动脉更安全、更高效的创新答案。

在建设过程中,经过多方调研、多轮苛刻的技术经济比选,项目团队最终选择采用水锤消除阀加组合式空气阀的方案,替换原有的直径为1米、长度为100米的调压管方案。“这是我们做出的最关键也最正确的设计变更。”项目总工程师强调,“它完美地规避了复杂的地质及征地等问题,大幅削减了管道焊接和高难度吊装施工带来的成本,且施工简便。”这套“水锤消除阀+组合式空气阀”的组合方案,如同给管道上了“双重保险”,为深埋地下的输水管道筑牢了第一道质量防线。

为进一步破解工期与质量的协同难题,项目管理团队还牵头推动施工模式革新,开展焊接预制化作业,通过“平地精准焊接+桁架高效组装”的模式,完成60%焊口的预制施工。这种“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安装”的创新实践,大幅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为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

此外,项目部将陡坡、峡谷等高风险施工部位纳入重点监控范围,采用“人工巡查+无人机航拍+智能传感器”的多维监管模式,实时掌握施工进展与安全状况。针对管道焊接点、悬崖吊装区等特殊作业面,实施“一点一策”管理方案,配备专职安全员24小时轮班值守,并建立动态风险台账,确保关键部位施工全程可控、质量达标。

引来“能源活水”

深埋地下的输水管道,一头连着世界首台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机组,一头系着黔中大地的万家灯火。输水管道每延伸一寸,都是对“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生动践行。

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集“风光火储一体化”的高效清洁能源项目,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660MW)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政策深度融合的代表性成果。搭载全球首创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两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60亿千瓦时,实现每度电节约标煤20克,年节约标煤约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为西南高碳资源区的低碳发展树立了新样本。

从啃下地质条件复杂、天气多变的输水管道建设硬骨头,到探索出复杂地形输水管道建设的新方案,再到全方位支撑项目高质量推进,九局建设者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担当扛在肩上,把“西南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的目标,融入每一次焊接的精准把控、每一轮吊装的细致严谨、每一段巡检的安全守护中。从初春破土到深秋建成,从规划图纸到现实图景,10月23日,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660MW)厂外附属工程补给水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以生态筑基,护山水静谧;用点山成金,释山水动能。歹阳河的汩汩清流正通过这条“挂在崖壁上的血管”,源源不断地为世界首台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输送水源。它以更智慧的方式打开绿色生产力的闸门,加速释放多彩贵州清洁能源的磅礴力量,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