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康卓水库的“细水长流”之道

—— 写在雪域水脉攻坚之际

发布日期: 2025- 09- 07    信息来源: 西藏公司   作者: 周章鹏   摄影作者:唐华 字号:[ ]

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上游,海拔4200米的群峰之间,机械轰鸣和风雨呼啸交织成独特的建设乐章。康卓水库——这座西藏自治区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重点工程、2024年投资最大的新增国债水利项目,水电九局建设团队正以“细水长流”的智慧与韧劲,在雪域高原上镌刻着攻坚印记。大坝尚未合龙,但建设者们早已用脚步丈量出民生的长度,用匠心打磨出工程的精度,让“细水长流”的理念在每一方混凝土、每一次协作中生根发芽。

涓涓细流,助力民生夯根基

“等水库修起来,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灌溉和用水问题了。”江孜县农户次仁多吉望着工地的方向,眼里装着对未来的憧憬。此刻的康卓水库,虽在建设攻坚期,却已让周边群众看到了希望。

作为典型的高海拔非主干河流水利工程,其水源流量仅为0.3立方米/秒,不及平原河流的十分之一,却要承载起康卓、江热、紫金三乡11个行政村3200余人、2.7万头牲畜用水及1.8万亩耕地灌溉重任,更肩负着调节流域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建成后不仅解决农田灌溉难题,同时让分散的牧民用上稳定的生活用水,更将为年楚河流域的生态调节筑起“水脉屏障”。

眼下,项目部精心规划着每一步,汛期来临前,提前完成导流洞衬砌,2025年5月29日实现导(截)流目标,较计划工期提前3天,6月17日大坝防渗墙全面完成浇筑,既保障了后续的施工进度,同时也确保珍贵的水流汇入下游耕地。2025年7月,项目部联合康卓乡党委、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开展防洪度汛应急救援演练,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员工防汛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切实做到 “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应急准备到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的平稳推进筑牢坚实防线。

 精工护脉,微水之上炼匠心

“康卓水库的防渗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干浩正盯紧大坝防渗墙施工的每一道工序,烈日下黝黑的脸上凝聚着专注。面对0.3立方米/秒的涓涓细流,康卓水库的施工标准从一开始就定得“苛刻”,坝体防渗墙必须达到“百年不漏”的精度,哪怕0.1毫米的缝隙都可能让蓄水功亏一篑。

水电九局技术团队把试验室搬到了海拔4200米的地方,针对高原冻土区特殊地质,他们试验了18种混凝土配比,防渗墙施工采用“泥浆护壁+抓取法成槽”工艺,嵌入岩基深度最深达到38米,帷幕灌浆根据孔内摄像反映的地层情况及时优化参数,有效提高施工工效和工程质量。根据目前已完成的1.2公里防渗墙检测显示,渗透系数全部低于1×10-7cm/s,达到设计标准,形成坚不可摧的“地下防渗毯”。目前康卓项目5个实用新型专利已完成受理,发表论文共计4篇,1个QC成果已完成上报,1个QC成果正在编制。

项目团队有效克服高原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坚持工程质量和进度效率的有机统一,把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从原材料采购到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对每一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进行严格检测,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和指导,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把控,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致力打造高原水利标杆工程。参建各方的协作更显默契。设计单位驻场人员每天跟进施工数据,随时优化坝型曲线;监理团队实行“三班倒”旁站;施工班组采用“阶梯式分层碾压”工法,使坝体填土压实度超设计要求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展60余次技术攻关研讨会,共同破解了放空洞二衬混凝土外观质量、防渗墙预埋灌浆管倾斜等12项施工难题,为高原水库施工建设积累着一项项先进技术的实践经验。

 同心筑梦,雪域携手育新机

在雪域高原的澄澈阳光下,康卓水库项目部墙体上“水电九局勇筑梦,民族团结共繁荣”十六个大字熠熠生辉。这十六个字,是水电九局在项目建设中实干担当的生动注脚。自项目开工以来,“建设一座水库,带富一方百姓”的理念深深镌刻在每一页施工日志里,化作点点滴滴的行动。

在康卓水库的工地上,藏族同胞的身影越来越多,数百名当地群众从世代耕耘的青稞田走进工地。为了让这份“家门口的就业”既稳得住又行得远,项目部探索出“项目-地方政府-群众代表”三方协同机制,通过签订多方协议等,帮助本地务工人员实现就业。藏籍职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读规则要求,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误解;项目部坚持“分类吸纳、效率优先”原则,让当地群众参与材料搬运、场地清理等辅助性工序,小型装载机、挖机等本地设备加入施工序列,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截至目前,康卓水库项目累计吸纳当地参工5000余人次,租用地方机械设备900台次,直接带动地方经济收入1800余万元。与此同时,项目部还联合当地乡政府,常态化开展贫困家庭慰问、爱心物资捐赠、普法宣传教育等公益活动,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鲜红锦旗,便是对这份央企担当最真挚的肯定。如今的康卓水库工地,不仅是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更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坝”。在这里,央企担当与地方殷切期盼交融,共同在雪域高原的广阔天地间编织着“共筑中国梦、同绘繁荣图”的美好画卷。

 红心铸魂,党建引领聚合力

“海拔高,党性觉悟要更高;氧气少,奋斗精神不能少。”康卓水库项目工地上,“红心向党、匠心筑坝”党建品牌与“创西藏水利标杆工程,树电建雪域高原丰碑”项目建设标语交相辉映,在雪域高原的寒风中挺立成最鲜明的精神坐标。项目党支部以党建为笔,在高原施工一线勾勒出“党建引领聚合力、红色引擎促攻坚”的生动图景。

作为扎根高原的战斗堡垒,项目党支部12名党员既是攻坚先锋,更是团结纽带。自“红心向党、匠心筑坝”党建品牌创建以来,支部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切实让组织生活实起来、活起来。康卓项目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员大会、支委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加强组织建设。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党员干部为“开源节流”建言献策,组建的“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成了攻坚主力,在重大任务攻坚、施工技术攻关、安全生产、质量监督及防洪度汛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同时,项目党支部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公司、地方政府党组织深入开展共建联建,通过联合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讲党课、党纪党史知识抢答、参观江孜抗英遗址等多形式的活动,打破参建壁垒,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业共创”的工作格局。

2024年11月,项目各参建单位与江孜县人武部、空军某部、康卓乡联合开展“党建引领,军地民企多方联动共筑防汛救灾安全网”抗洪抢险联合演练活动,积极发挥央企多年参与地方抢险救灾的丰富经验,形成有机整体,在抗洪抢险活动中形成信息共享、分工明确、行动协同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守护康卓乡的安全稳定。

2025年8月,项目部开展了一场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安全文明综合整治攻坚战,累计攻克物料混放、防护设施失效等20余项“顽疾”,清运建筑垃圾5吨,更新布设警示标识标牌30余处。施工现场不仅实现了“颜值”的提升,更达成了“气质”的蜕变 ,安全防线更牢固、作业规范更明晰,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2025年1月的定日抗震救灾中,项目部组建的20人先锋队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参与道路抢通、河道疏浚、隐患排查、临时安置点搭建等紧急任务,帮助安置受灾村民30余户,搭建帐篷20余顶,同时项目部捐赠活动板房及大量应急物资,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因此水电九局西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荣获国家应急管理部“集体三等功”表彰。

雪山未老,流水不息。康卓水库的“细水长流”之道,不仅是建成后的波澜壮阔,更是在建设中的步步坚实——对每一滴水源的珍视,对每一项工艺的苛求。当建设者们的脚步在高原上踩出深深浅浅的印记,这条正在拔节生长的“水脉”,早已超越了工程本身,成为连接民生与发展、当下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待大坝合龙那日,人们定会记得,这脉清水的流淌,始于今日每一份“细水长流”的坚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