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党建实践聚力打造煤电新标杆—— 贵州盘南火电项目建设纪实 |
|
|
|
初秋时节,贵州高原群山斑斓。中国电建贵州盘南发电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塔吊精准吊运建材,施工人员有序作业,数字化监控屏实时刷新工程进度,1号冷却塔顺利封顶的红色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 作为贵州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工程、“西电东送”关键电源支撑项目,该项目自2024年5月启动以来,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煤电产业转型”双重使命,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建+人才+科技+文化”融合发展体系,破解建设难题,打造煤电项目新标杆。 党建筑魂,从“有形覆盖”到“有效发力” “党建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拧在钢筋里的强度。”项目进场之初,党支部便确立这一工作理念。围绕“聚六心项目、创六业干部、做四有员工、建一流工程”党建品牌,紧扣“1+1+1+3”工作方法,推动党建实践多点开花。 将党组织决策把关深度嵌入项目关键环节,施工方案制定、重大风险防控等关键事项均召开支委会前置研究,将党建要求转化为具体施工标准,围绕“安全零事故、质量零容忍”目标,开展“党员安全督察岗”行动,党员牵头排查隐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 结合施工特点设岗定责,在攻坚段设“党员责任区”,技术攻关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员工中成立“青年突击队”,形成“关键岗位有党员盯守、关键工序有党员把关”格局。同时联合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党组织“党建联建”,通过联合主题党日、共建责任区等破解跨单位协同难题。 针对工程流动性强、员工压力大的特点,以“工地夜校”开展“技能+党性”培训,设“党员谈心角”解决实际困难,将组织温暖转化为施工积极性。实行“党建工作与项目生产经营考核双联动”,让融合成效可量化、可检验。 人才破局,从“输血”到“造血”培育新生代 “煤电项目技术要求高,尤其是智能化设备操作,急需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项目党支部书记胡祥兴坦言,启动初期核心岗位人才缺口达30%,制约施工进度。 为此,党支部创新推出“一推一、一拖一”人才培养工程,以师徒结对激活内部“造血”能力。不同于传统模式,该项目师徒结对注重“精准化”与“长效化”,由技术骨干、党员先锋认领“导师”,青年员工、新入职人员作为“徒弟”,围绕关键领域精准结成16对“师徒对子”。 每对师徒有专属“双目标”培养计划,短期聚焦“岗位技能提升”,明确3个月内需掌握的核心技能;长期着眼“职业发展规划”,为有潜力的徒弟定制“业务+管理”双线成长路径。 安全员马小林在有20多年经验的项目安全总监张俊指导下快速成长。张俊在排查防护网隐患时对他言传身教,带着他逐字审阅安全方案并讲解修改思路,助其从新人成长为项目安全部副主任。如今,师徒俩的合照仍贴在项目“创新成果墙”上,见证人才培养成果。 截至目前,项目部已有2名职工具备项目班子后备能力,4人达到部门副主任及以上后备标准,实现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的转变。 技术攻坚,从“跟跑”到“领跑”点亮智慧煤电 依托“张昭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创新工作室”,项目搭建“党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行“揭榜挂帅”机制。 项目总工程师穆小康在“党员责任区”挂牌上岗,牵头攻克超大型水池防渗漏、高回填边坡稳定性差两大核心技术难题。 针对8000立方米超大型水池渗漏痛点,穆小康团队联合第三方实验室、商砼公司协同攻关,历经数十次配比试验,通过降低水灰比、增加矿物掺合料、添加高效防水剂的组合方案,优化出抗渗混凝土最佳配比,既筑牢质量防线,又有效控制成本。 面对70米高回填边坡稳定性挑战,团队创新采用“1:2自然放坡+生态基材护坡”与“1:0.75加筋土挡墙”组合工艺,搭配机械化薄层喷附技术,显著提升边坡抗剪强度,保障施工安全,大幅提高效率,节省大量时间与成本。 项目技术攻坚成果丰硕,2024年7月,《提高复杂溶岩地质边坡锚杆成孔一次验收合格率》斩获省一级QC成果奖;截至今年6月,工作室完成科研立项2项,申报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开展QC活动2项,发表专业论文10篇。4篇品牌故事全部入围贵州质量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其中1篇获“优秀级”、3篇获“实力级”奖项,让“盘南技术”成为行业认可的“智慧煤电”样本。 文化聚力,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攻坚”激活动能 “项目建设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这一共识在盘南发电项目通过文化赋能转化为攻坚合力。党支部以创新活动为抓手,打破部门壁垒,推动项目建设从“单兵作战”迈向“协同攻坚”。 创新推出“五讲五比双满意”实践活动与“五比五看”竞赛活动,“讲学习、比创新”引导员工钻研技术,“讲责任、比担当”推动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比安全、看措施”倒逼安全管控升级,“比质量、看工艺”推动工程品质迭代。 “以前各部门沟通少,遇到问题容易推诿,现在通过竞赛,大家都主动找问题、解难题。”项目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表示。以烟囱外筒施工为例,工程部、安全部与协作队伍组建联合攻坚小组,提前排查出3项潜在安全隐患并整改,保障施工安全,使工程比原定计划提前4天封顶。 此外,项目通过“缅怀先烈”主题活动、“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五一”篮球赛等文体活动,筑牢团队“向心力”。“现在项目就像一个家,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位一线建设者说。 如今,盘南发电项目现代化煤电基地轮廓日渐清晰。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东部地区输送清洁电力超百亿千瓦时,缓解“西电东送”通道供电压力,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应用,推动煤电产业从“高耗能”向“高效能”转型,为能源结构优化贡献力量。 山风穿过冷却塔的嗡鸣,诉说着建设者浇筑钢筋铁骨、创新者攻克技术难关的动人故事,以及党员们在攻坚克难中留下的红色足迹。这座现代化煤电基地的崛起,印证着高质量工程建设的密码,既藏在机器的齿轮里,更刻在信仰的旗帜上。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