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跨洋远征!340吨中国钢铁“巨龙”出海记

—— 来自中国电建水电九局“双精一号”盾构机的自述

发布日期: 2025- 10- 10    信息来源: 国际公司   作者: 郭珈屹、张秩坤、吴霞   摄影作者:张秩坤、吴霞 字号:[ ]

蛟龙出海乘风起,跨越万里沧溟;铁甲远征担使命,见证中所友谊。

我诞生于中国电建水电九局,是所罗门群岛首台国产盾构机,“双精一号”是我的姓名,由于我身长约86米,拥有约340吨体重,他们又给我取了钢铁“巨龙”这个昵称,我很喜欢。刚出生的我,个头硕大、腰肢粗壮,红蓝两色的“电建牌”外套把我打扮得“相貌堂堂”。

我身上的每一个部件,严格对照所罗门蒂娜水电站建设所需进行设计生产,因此,我生来便肩负着远征南太平洋,建设所罗门群岛最大水电站的重要使命,据说这座水电站建成后可满足所罗门群岛首都地区68%的电力需求,受益民众超过10万人,简直太伟大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抵达南太平洋,履行我的使命,为当地用水供电做出自己的贡献。

使命起航:承“电建匠心”之志,远征南太平洋

所罗门群岛位于南太平洋,森林覆盖面积大,属热带雨林气候,水利资源丰富,但由于电力短缺,导致民众的生活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该国区域经济发展。放眼全球,中国电建作为全球水电建设的领先者,水电九局作为中国电建旗下的水电建设先锋军之一,承担着所罗门群岛最大民生工程——蒂娜水电站的建设任务,项目作为当地最大水电站,为当地用水供电和经济社会带去了福音,项目建成后打造的清洁能源“心脏大动脉”,将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所在。而我——作为中国电建用匠心专为蒂娜水电站量身打造的国产盾构机,正是这场能源攻坚战的“核心武器”。

刚出生的我,就受到了许多主流媒体的重点关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电建、中国日报网等将我出生的喜报重点报道,多家媒体记者拿着相机为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到场的专家们围着我转了一圈又一圈,他们说“我”采用硬岩复合刀盘设计,具备超大推力和扭矩储备、集成式人舱、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等多项创新技术,他们还说我的投入使用,将帮助中国电建蒂娜水电站项目建设团队高效解决因长距离掘进、高水压作业等一系列困难挑战,顺利推进电站隧洞掘进施工任务,听到这我信心倍增、开心极了。

在涂装过程中,工作人员把所罗门群岛国徽上跃起的鲨鱼图案画在了我的身上,寄予我在投入蒂娜水电站建设后,能够助力项目高质量履约、促进中所双边关系发展、构建双方友谊桥梁的美好希望。带上大家的美好期许和祝福,我踏上了启航南太平洋的旅程,担负在肩的使命,让我即便远渡重洋也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我非常期待见到所罗门群岛人民的那一天,他们也一定很期待和我见面吧!

转运攻坚:运用“现代解法”,决战“最后一公里”

在我看来,相较于远洋运输的波澜壮阔,从堆放场到隧洞洞口的“最后一公里”,更像是一场与复杂路况的“近身博弈”,比海上的风浪更难“闯”:沿途狭窄崎岖的山路仅容单车道通行,连续的陡坡挑战着牵引系统的极限,紧密相接的急弯无一不对我这个总长约86米、重约340吨的庞然大物提出了严苛的终极考验。

项目团队为此倾注大量心血,在深夜的灯光下,我看见我的运输方案被反复打磨推演:从道路拓宽的尺寸校准,到转弯时刀盘的角度测算,再到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尤其是在“我”的刀盘固定方案上,技术人员针对“急转弯易偏移”的问题,放弃了更省力的单层固定,反而采用“双层钢索+多点支撑”的设计,不惜增加工序,也要确保万无一失。至于突发状况的应对,他们甚至模拟了“车辆爆胎”“雨天路滑”等极端情况,把可能的风险消除在出发之前。

这一幕幕让我真切感受到项目团队的用心与专业。每一次测算背后,都是对风险的提前预判;每一份方案完善,都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在他们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专业至上”,什么是“不为困难所打倒”的坚韧。他们以智慧和汗水铺就了我的安全之路,也让我更加笃定正是有这样的团队,蒂娜水电站的建设才能稳步推进,光明的未来才会更加可期。

转运之路的坎坷,至今仍清晰如昨。天刚蒙蒙亮,项目负责人就坐镇指挥,对讲机传来最后确认的指令,随着领航车发出信号,我在牵引设备的悉心托举下,缓缓驶向终点。沿途,安全员目光如炬,全程紧盯我的刀盘和主机组件,不放过任何细微晃动;现场人员如钉子般分布在陡坡、弯道等关键点位,用手势和电台实时传递信息,织就了一道无形的安全网。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些年轻的工程师们,他们在最崎岖的路段扛着设备工具跑前跑后,汗水浸湿工装却毫无怨言,只因一句:“‘双精一号’是咱们的骄傲,必须让它安全到位!”

就位蓄能:续写“传奇新篇”,开启掘进征程

当日夜兼程的我终于精准平稳落位至预定位置,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更令我自豪的是,沿途驻足观看的民众,在得知我是用于水电站建设的“中国智造”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用笑容和掌声为我点赞。我凝望着他们眼中满溢的期待与喜悦,深切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一台盾构机,更是中所双边关系发展和两国友谊的见证者,我此行的意义也远不止于打通一条隧洞,更在于以钢铁齿轮驱动起中国携手世界共发展的“引擎”。

我的到来,标志着蒂娜水电站即将迈入隧洞盾构施工的关键阶段,也让当地十万居民距离拥有稳定清洁的电力梦想更近了一步。如今,项目各核心板块均在稳步推进:大坝部分已完成左坝肩开挖,导流箱涵施工顺利完工,且已实现大坝截流,正在进行右坝肩开挖及上游围堰防渗透灌浆,RCC拌合站已顺利安装调试;引水系统方面,进水口和出水口开挖、隧洞出口渐变段及调压井施工已完成,我的始发平台、制浆站、渣土坑和反力架等正在紧张准备之中;厂房部分也已完成土石方开挖、基础回填和压力钢管开挖,集水井和肘管基础施工正在全力推进。

虽然隧洞尚处于始发准备阶段,受制于地质条件复杂、设备组装工序繁多等难题,推进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但正因为有了“我”的到来,始发平台、制浆站、反力架等系统的逐步建成才有了“主角”。我将承担起贯通隧洞的重任,为引水系统注入强劲动力。我深知,我的每一寸掘进轨迹,都将丈量大国央企践行使命的担当;每一次岩土突破,都将见证精工善建的九局人以卓越实绩履约的铿锵步伐。

身已至,心已静。如今,我倚立在隧洞旁,等待最后的组装与调试。每当聆听见蒂娜河畔的清流淌过雨林的藤蔓、漫过山岗的岩石,我仿佛已能预见未来电站的轰鸣和所罗门群岛首都地区彻夜不息的璀璨灯火。

以穿山透石之志,驭大国重器之能,谋民生福祉之实。接下来,我将等待项目管理人员的最后号令,在完成组装后投入施工作业,精准、高效筑起所罗门群岛能源保障的“生命线”。如同千年之前的驿道转运承载民生期待,如今的我,也将以钢铁之力,续写跨越山海的民生新篇,在“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为沿线国家实现长远发展注入“九局智慧”、贡献“九局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