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时代潮头!用匠心打造大湾区新地标—— 中国电建大湾区科创中心基地项目建设纪实 |
|
|
|
|
“夜幕下的花都变得越来越漂亮了!你们发现了吗?” 近日,随着中国电建大湾区科创中心大楼建成后开启晚间幕墙灯光调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座拔地而起的花都新地标,成为争相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成了广大摄影爱好者镜头下一道全新的风景线。 从基坑开挖、冲出正负零、主体封顶到竣备交付,历时两年多的攻坚建设,水电九局匠心筑造中国电建大湾区科创中心大楼精品工程,以162.1米的高度见证城市向上生长。 承诺映初心,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双向奔赴 广州,这座享誉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英雄城市,从不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当木棉花再次绽放在珠江之畔,中国电建大湾区科创中心基地项目的落地,成为央企与地方携手共进的生动注脚。 广州花都那片91亩的土地,见证了总建筑面积约27.8万平方米的城市新空间,该项目集交通、生态、智慧、文化、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于一体,作为中国电建进驻花都的首个大型综合体项目,不仅是单一的建筑集群,更是推动区域发展的“能量枢纽”。而水电九局承建的科创中心大楼,正是这一枢纽的核心引擎。 “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水电九局充分发挥“双特、三壹、五甲”企业资质优势与专业管理优势、技术人才优势,积极组建“金牌管理团队”,深入推进项目高质量履约。从前期筹备到施工阶段,日夜轮班值守推进建设,建设者们始终记得,这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电建人扎根大湾区的承诺。 2023年2月3日项目正式开工,3月25日完成核心筒坑中坑开挖,6月26日冲出正负零;2024年4月1日通过地基与基础验收,4月29日主体封顶,9月23日完成主体结构验收;2025年5月20日顺利竣备——这些时间坐标,像荣誉勋章的印记镌刻在建设者的记忆里。“只有干出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项目经理陈谦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匠心破难题,深化技术创新啃下“硬骨头” 作为当前广州市花都区规划中的最高地标性建筑,项目需要承载巨大的垂直荷载,这意味着必须依靠超深、超大、超复杂的基础作为支撑。工程建设不仅面临复杂地质条件的考验,深基坑开挖更要应对支护变形控制、地下水控制、邻近广州地铁9号线保护等诸多行业难题。 以“复合支护+设备改装”双措并举,成功破解基础施工难题。项目部采用“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双层支撑梁”的方式开展基坑支护,对基坑周边点位的变形、位移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为广州地铁9号线线路等地下管线筑牢安全屏障;同时创新改装SY550H、SY210挖掘机,使其成为核心筒深基坑、基础平台全岩开挖的“主力军”,有效解决了支撑梁下作业空间有限的难题。最终,团队高效挖出深基坑石方5200立方米,有效缩短开挖工期。 以“配筋垫层+主动排水”组合技术,精准攻克涌水点多、水压高的难关。项目部通过科学优化垫层方案,将100毫米普通素混凝土垫层升级为300毫米厚C35P8配筋垫层,通过增加厚度与配筋设计,大幅提升垫层的抗渗、抗压性能,从源头减少地下水击穿风险;同时构建主动排水系统,在垫层下方预埋3台11千瓦大功率水泵,形成“压水阻渗+主动排水”的双重防线,实现地下水“控、排、防”一体化,彻底解决渗漏问题,有效遏制筏板穿孔情况,为地下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创新采用“半逆作法+架空支撑”技术,大幅提升地下室等基础施工效率。针对“地下室三层+核心筒负四层”同步施工的复杂工况,项目部因地制宜提出“半逆作法”,较常规工序节约近15天工期。在现场仅能架设两台泵车、商砼车运力受限的情况下,项目经理亲自带班,现场管理人员坚持“早上班、晚下班”,经过连续数小时奋战,顺利完成核心筒1300多立方米混凝土的一次性整体浇筑。 此外,项目部经过科学研讨调整施工关键线路,采用架空支撑法,在核心筒周边肥槽上方搭设137根工字钢,巧妙跳出主线工期限制,直接开展负三层主体施工,再次有效缩短项目工期。 精工筑品质,实施精细化管理铸就标杆 干好一项工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相较于普通房建项目出了“正负零”后便进入“复制+粘贴”式的标准层施工,科创中心项目进入地上施工阶段后,挑战接踵而至。1至4层大厅16.9米高的超危大高支模工程、不同楼层的设计高度差异,以及木模与铝模拼接施工等细节,都需要项目部以更严苛的标准把控每一道工序。 坚持“动态布局+智能调度”,有效破解项目场地与运输制约。为确保混凝土浇筑实现“分层浇筑、均匀振捣、连续作业、及时养护”,项目部动态优化平面布局,启用“井道提升双布料系统”,按施工阶段“分时段、分区域”调整材料堆场、泵车站位、罐车路线,避免固定布局造成的空间浪费;设置工地内部单向循环道路,实行“进、出分离”,有效避免拥堵;同时提前协调交管部门,争取在夜间车流低谷期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接入商砼站GPS数据,实时跟踪罐车位置,精确计算发车频次,确保罐车“到达即卸料”,顺利完成各项浇筑任务,实现精准调度“零等待”。 做好“四维防御”筑牢安全防线,坚守安全“零事故目标”底线。项目部坚持强化技术防控,在入场、临边等危险区域实时联动广播警告,采用全钢集成爬架等安全设施;坚持智能监管,采用塔吊安装防碰撞系统与吊钩可视化设备,为安全帽内置定位芯片,通过电子围栏管控危险区域,实现越界即时报警;坚持管理创新,项目班子成员带头开展每日工前安全交底,定期联合开展“防洪度汛、防高坠、防台风”等实战化应急演练;坚持项目安全文化建设,以文化人,充分利用VR安全体验馆开展沉浸式培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项目开工至今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先后获评“广州市安全文明样板工地”“贵州省安全文明样板工地”等重要荣誉。 通过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可追溯”,斩获结构质量权威认证。项目部以工序样板引路,制作1:1实物样板墙作为全场施工标准,工人上岗前必须通过“手摸眼看”的实地培训;隐蔽工程实行四方会签制度,施工员、监理、分包、班组现场联合验收,纸质会签单需附照片存档,是进入下道工序缺一不可的程序;推行分层举牌验收,每道工序完成后,班组长举工序完成牌与监理合影,照片标注楼层部位后存入实体档案盒,让常规管理手段产生更高可靠性。围绕建设重难点问题,项目部积极开展科研攻坚,先后形成省部级工法7项,取得QC成果8项,成功申报专利28项,并获授权15项,多项科技成果经鉴定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工程先后取得“广州市建设工程结构质量水平评价AA级”“贵州省建筑工程优质质量结构工程”等权威认证,项目部同时荣获“贵州省质量管理先进集体”等重要荣誉。 机制聚合力,党建引领下的“全员攻坚” 项目部始终坚持“干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赢一份利润、拓一片市场、育一批人才”的经营理念,并将其贯穿于项目履约全过程。 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保障项目高质量履约。以“星火聚力”党建品牌创建为核心,激活红色履约动能。围绕项目高质量履约目标,多方联动构建“星火聚力”党建平台,以“星火联盟”深化“电建资源一家亲”的合作互信,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以“星火课堂”筑牢思想根基,强党性、转作风、促发展;以“星火矩阵”厘清边界线,深耕“责任田”,展现各具特色的建设亮点;以“星火创效”强化联动效能,共创“交付力”党员先锋队,切实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项目高质量建设。 实施提级联动机制,实现“三级协同+每日碰头”,打造高效履约闭环。公司总部、分公司机关与项目部三级联动,通过提级管理从全局高度把控项目履约,每日与广州项目管理部、各专业分包单位组织一次碰头会,将监督反馈周期控制在24小时内,全面研判风险,积极调配优势资源,精准打通关键环节,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全力推进既定计划节点。 健全安全生产包保机制,实现“网格化管控+专项防护”,筑牢安全履约防线。项目部持续更新完善各分包班组的安全生产包保结对,密切联系建设、监理单位定期开展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针对性做好高支模、整体式脚手架提升、高空吊篮作业等危险性较大施工作业的保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始终稳定可控。 实施履约军令状机制,实现“穿透式管理+奖惩分明”,压实全员履约责任。项目部组织各分包单位参与工期倒排,充分沟通协调各方意见与需求,增强专业进度计划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引导各单位认领专业履约时间表,建立现场进度、质量、安全“红黑榜”“倒计时牌”,明确奖惩并应用于分包履约管理评价,确保履约压力层层传递不失真、不走样、不变味,保障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推进。 奋斗写传奇,建设者的骄傲与荣光 最美的青春在湾区绽放。“在最该奋斗的年纪能够参与这样的项目,值了!”从“新兵蛋子”成长为项目工程部副主任的00后小伙庭开贵,望着大楼眼中有光。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水电九局管理团队,面对困难挑战不断勇往直前,用硬核担当点亮这座花都新地标。他们中许多人提前完成了各自职业发展规划的“三年之约”,4人取得一级建造师资格,1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9人走向不同的管理岗位。 如今,随着中国电建大湾区科创中心基地大楼建设渐入尾声,带班工人老郭感叹道,“每次抬头看这楼,就觉得咱的汗水没白流。”这座建筑里,藏着全体建设者的青春与梦想。 英雄花开映羊城,电建科创启新程。珠江三江汇流,奔涌八口入海,浩浩汤汤,既见大自然江河磅礴之力,更显大湾区聚力前行之势。此刻,屹立花都的中国电建科创中心基地大楼,正与这片奔流不息的珠江口一道,共同守望粤港澳大湾区的壮阔宏图。在这片浸润着创新基因的沃土上,电建建设者们以匠心为墨、以奋斗为笔,在时代的卷轴上,续写着湾区发展的崭新篇章,绘就属于新时代的壮丽图景。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