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聚焦 | 跨洋远征!340吨中国钢铁“巨龙”出海记 |
|
|
|
|
蛟龙出海乘风起,跨越万里沧溟;铁甲远征践使命,见证中所友谊。 作为投用于所罗门群岛最大水电站——蒂娜水电站的首台国产盾构机,“我”肩负远征南太平洋的使命,历经数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所罗门群岛,即将开启项目建设新征程,今天,一起走进“我”跨洋远征的故事。 我诞生于中国电建所属水电九局,是所罗门群岛首台国产盾构机,“双精一号”是我的姓名。因身长约86米、体重约340吨,浑身钢筋铁骨,大家又称我为钢铁“巨龙”。 我身上的部件,均严格根据所罗门蒂娜水电站建设所需设计生产,因此,我生来便肩负着远征南太平洋,建设所罗门群岛最大水电站的重要使命。据说,这座水电站建成后可满足所罗门群岛首都地区68%的电力需求,受益民众超过10万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期盼着早日抵达南太平洋,为当地用水供电贡献力量。 使命起航:承“电建匠心”之志,远征南太平洋 风光旖旎的所罗门群岛由于电力短缺,导致民众生活受到影响,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水电九局作为中国电建旗下的水电建设“先锋军”,承担起该国最大民生工程——蒂娜水电站的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将打通清洁能源动脉,点亮所罗门群岛万家灯火。而我——作为专为蒂娜水电站打造的盾构机,是这场能源攻坚战的“核心武器”。 刚出生的我,受到国内许多主流媒体关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电建、中国日报网等纷纷报道。专家们称赞我采用硬岩复合刀盘设计,具备超大推力和扭矩储备、集成式人舱、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等多项创新技术,投入使用后,能高效解决长距离掘进、高水压作业等一系列难题,顺利推进隧洞掘进施工任务,这让我信心满满。 涂装时,红蓝两色的“电建牌”外套就像铠甲,把我装扮得“威风凛凛”,工作人员把所罗门群岛国徽上跃起的鲨鱼图案画在我身上,寄托我助力项目高质量履约、见证中所友谊桥梁的美好希望。带着使命与期许,我登上了出海的轮船,开启了南太平洋的远征。 转运攻坚:运用“现代解法”,决战“最后一公里” 经过漂洋过海长途跋涉,我终于抵达了所罗门群岛。与远洋运输相比,从堆放场到隧洞洞口的“最后一公里”,更像是与复杂路况的“近身博斗”,比海上的滔天巨浪更具有挑战性。沿途狭窄崎岖的山路仅容单车道通行,连续的陡坡挑战着牵引系统的极限,紧密相接的急弯等现状,对运输我这般庞然大物提出了极其严苛的考验。 水电九局项目团队为此倾尽全力。从道路拓宽尺寸校准,到转弯时刀盘角度测算,再到应急预案制定,每个细节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针对“急转弯易偏移”问题,技术人员放弃更省力的单层固定,采用“双层钢索+多点支撑”设计,确保我的转运之路万无一失。期间,甚至还模拟了“车辆爆胎”“雨天路滑”等极端突发情况,把可能的风险消除在出发之前。 这一幕幕让我感受到水电九局项目团队的匠心与专业。每一次精心的测算都是对风险和挑战的预判,每一份完善的方案都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在转运的现场,领航车发出信号后,我在牵引设备托举下沿着规划好的路线,缓缓驶向目的地。安全员紧盯着我的刀盘和主机组件,技术员在陡坡、弯道等关键点位传递信息,大家共同为我织就“安全网”。年轻的工程师们扛着设备与工具在崎岖路段来回奔跑,确保我能安全到位。 就位蓄能:开启掘进征程,谱写建设新篇 通过日夜兼程的转运,我精准平稳落位至预定位置,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沿途围观的民众在得知我是用于蒂娜水电站建设的盾构机后,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我点赞。我深知自己不仅是一台来自中国的盾构机,此时此刻更是中所友谊的见证者。 项目建设者靠近我说道,“随着这条钢铁‘巨龙’的到来,标志着蒂娜水电站即将进入隧洞盾构施工阶段,当地10万余居民距离实现稳定用水、用电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如今,项目建设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大坝部分完成左坝肩开挖,导流箱涵施工完工并实现大坝截流,正在进行右坝肩开挖及上游围堰防渗透灌浆,RCC拌合站已安装调试,引水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开挖、隧洞出口渐变段及调压井施工完成……,同时,专门为我量身打造的工作始发平台等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着。 进入蒂娜水电站项目现场,我深知每一寸掘进轨迹,每一次岩土突破,都见证着水电九局优质履约的铿锵步伐。 身已至,心已静。如今,我倚立在隧洞旁,等待最后的组装与调试。每当听见蒂娜河畔的流水声,我仿佛已能预见未来电站的轰鸣和所罗门群岛首都地区彻夜不息的灯火。 以穿山透石之志,驭大国重器之能,谋民生福祉之实。下一步,我将等待项目管理人员的号令,完成组装后投入施工,精准、高效筑起所罗门群岛能源保障的“生命线”。如同千年驿道转运承载民生期待,如今的我,将以钢铁之力,续写跨越山海的民生新篇,在“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注入“九局智慧”、贡献“九局力量”。 |
| 【打印】 【关闭】 |






